重庆经开育才中学

阅读:2
单位介绍
重庆市育才中学1939年7月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是全国著名的师陶圣地,育才摇篮。
  办学历史久远流长,教育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创办伊始,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广泛支持,周恩来、邓颖超等同志亲自到校看望师生并题词,著名诗人艾青、音乐家贺绿汀、历史学家翦伯赞、戏剧家章泯、水华、舒强、美术家陈烟桥、张望、舞蹈家戴爱莲等都纷纷到校任教。育才成为重庆当时活力的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中央音乐学院陈贻鑫教授、著名指挥家杜鸣心教授(《红色娘子军》作曲之一)、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著名版画家伍必端、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教授、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建华、三高乳业集团董事长何涛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陶先生以他崇高的人格、杰出的教育成就、精邃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整个民族,乃至为世界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永远值得后世纪念的贡献”(江泽民语),成为“重庆育才”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学校1957年被评为重庆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63年被评为重庆市百面红旗之一,成为教育战线上的红旗单位,1978年被四川省教育局确定为在重庆的所省属重点中学,八十年代中期获得了省市双文明单位称号,现在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实践陶行知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重点中学科研联合体理事单位、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重庆市招收艺术特长生试点校等。
  长期以来,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励精图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内深挖教育优势资源,实行民主管理,对外开放办学,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形成了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治教,以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改革、高效率的立体型管理服务为途径和手段的新型办学思路。教育战略的突破与适当转移,效益地激发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使“重庆育才”这所具有辉煌历史的名校沿着新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教育条件,教育成就卓著
  学校现有分部和本部。本部占地10万平方米,学生4000多人。拥有雄伟宽阔的教学大楼、高标准的学生餐厅、全市的学生公寓以及具有宽带上网功能的高规格综合电教室、网络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逸夫图书综合楼等的教学生活设施。学校还加大了校园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力度。完成了“班班通”工程,建成了西南地区中学的校园信息网络工程、校园监控系统,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职教职工近300人。在现有的230余名教师中,中学研究员、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10人,骨干教师和市级骨干教师38人,6名教师先后赴美国、日本执教进修,6位教师被重庆市考试中心聘为兼职研究员,2名教师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6位教师已经获得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80%以上的教师都接受过西南师大研究生课程培训。2002年9月,刘颖老师获得全国高中物理赛课一等奖;2003年11月,李秀玲老师获得全国初中政治赛课名;2004年9月,胡蓉老师获得全国初中语文赛课特等奖;2004年11月,李池老师获得全国初中物理赛课一等奖。继2003年11月获得重庆市重点中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全市第三的优异成绩(获一等奖人数)后,2004年12月,在全市初中新课程优质课大赛中,语文、数学、英语等8个学科获得一等奖,位列全市。优异的赛课成绩表明,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性,适应国际化趋势,学校建立了几十个学生自治社团和兴趣活动中心,如英语爱好者俱乐部、“存在”文学社、IT俱乐部、科技创作协会、摄影爱好者协会、美术书法协会、学生管弦乐队、声乐队、民乐队、合唱团、语言艺术团、舞蹈队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奥林匹克竞赛兴趣小组等。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行多层次立体课程体系,大力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举行一年一度的“创造节”、“体育节”等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质量一直稳居重庆市水平。进入90年代后,学校先后培养出张河、廖星、丁春霞、夏葵、彭孟康、竺祖坤、敖刚等省市高考状元。连续三年,学校在初三联招升学考试中,无论是高分段人数比率,还是联招上线人数比率,均于全市;高考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大学升学率和保送生人数位居全市前茅;数百名学生获得数、理、化、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二、三等奖。夏敏曦、唐培和宋杰同学分别被选拔进入2002、2003、200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夏令营、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和全国中学生化学冬令营。尤其是唐培同学喜获数学竞赛银牌,取得了重庆市直辖以来此项赛事的成绩,并受到了黄镇东书记的接见。学校学科奥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为学校、为重庆市争得荣誉的目标。
  特长教育取得突出成就。作为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国家首批培养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学校男子排球队和田径队多次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其中,学生男排荣获2000年全国中学生软式排球联赛冠军,并曾赴日本开展青少年体育交流。2004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上,我校男排队顽强拼搏,不畏强手,终夺得了全国第十名的好成绩,在我市6支参赛队中排名。在2004年10月14——17日举行的重庆市第五届中学生球比赛中,我校男排以3:0战胜强劲对手渝北实验中学队,夺得冠军。在艺术教育方面,2004年2月,由我校学生艺术团排演的三峡连萧《移民新校我们的家》荣获全国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金奖,并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央首长举行的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沈静同学的“计算机指法练习盘”、“尿液收集器”等三项发明分获国家三项专利。
  坚持科研兴校,深化“教育服务”的理念内涵
  学校是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几年来,学校多次独自承担或参加、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先后开展了市级重点课题“历史与国情教育”研究、“创业人才素质”研究、中央电教馆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管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现代教学促进创新实践的研究”、“绿色教育学校办学模式研究”等。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我校作为全市一所中学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科研课题《素质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模式实验研究》,该课题于2001年6月9日通过由国家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验收并获很高评价,专家称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造性”“为推动学校育与社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推广价值的范例”。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达122位,撰写论文290篇,出版论文集、课题专著10本,编写出全市中学界本公开发行的校本教材《中学生生活教育》(2001年6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2004年,该课题被评为重庆市基础教育第三届教改成果一等奖。“十五”期间,学校再次开展了多个课题研究,包括教育部重点课题“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新课程学科学习策略的系统开发与实验研究》一级子课题《中学新课程学习策略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适应西部地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管理的研究”一级子课题《西部地区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管理的研究》等四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成功开发出了包括以行知文化为中心的中学生生活教育课程;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学科知识应用系列课程等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继公开发行校本教材《中学生生活教育》后,《放眼看世界》于2003年9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2003年以来,学校陆续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丛书,高中数、语、外、文综、理综选修课实验读本和《中学研究性学习学生指导》等六本校本教材,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当前,学校正大力实施国家教育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民主教育”、“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等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精选”课程内容,实行学习能力目标定位“以质取胜”,进一步拓展课程范围,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统一,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性课程的统一,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的统一,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以此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发现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003年12月,重庆市高中学科内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学校为大会提供了8堂教学观摩课,获得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我校“探索出了学科内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全体育才人在李亮校长的带领下,一方面积极工作,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面向21世纪,着眼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明确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是“把育才中学创办为国内国际的示范性高中”。我们相信,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重庆育才”将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为重庆教育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要

免责声明:
此页是<重庆经开育才中学>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